法制周报记者 曾雨田 见习记者 李林俊 余毓华
早上7点,清晨的一缕阳光刚从云缝中透出,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便挤满了前来瞻仰的人群,他们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鲜花和花篮,表达对一代伟人的缅怀与敬仰之情。
韶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,它是毛泽东的出生地,是毛泽东早年革命的探索地。
1925年2月,毛泽东携妻子杨开慧回到韶山。在此期间,中共韶山支部成立,该支部是毛泽东亲手创建的我党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。
它的诞生,犹如黑夜中的一束星火,冲破沉沉黑暗,照亮韶山大地。它是农民运动的播火者,是工农武装的主心骨,是顽强抗日的铁堡垒,也是迎接解放的先锋队。
阁楼建支部
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内,一座群雕真实再现了96年前的热血时刻。
1925年6月的一个夜晚,毛泽东在自家的阁楼上,主持了毛新梅、李耿侯、钟志申、庞叔侃等新党员的入党仪式,并成立中共韶山支部。大家紧握右拳,庄严宣誓:“努力革命,牺牲个人;服从组织,阶级斗争;严守秘密、永不叛党。”
毛泽东宣布,中共韶山支部由此前已经入党的毛福轩担任书记,秘密代号“庞德甫”。派钟志申到银田镇开书店,作为支部秘密联络点。
毛泽东离开韶山后,中共韶山支部领导韶山人民继续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,一浪高过一浪,并迅速辐射到邻近县市及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省区。1925年底,中共韶山支部的党员发展到110多人,建立了7个支部,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共韶山总支委员会。
1927年马日事变后,韶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,被迫转入地下。中共韶山支部最早的5位成员,先后惨遭杀害。
1927年6月,毛新梅被杀害于湘乡砚池坪。就义前,他对妻子说:“好好把儿女带大,革命一定会成功。”
1927年9月,庞叔侃被捕,面对刑讯逼供,他说:“共产党员的名册我知道,但你们想从我口里得到,那是白日作梦!”
“当我入党时,就抱定视死如归的意志。我认定,共产党一定会成功。我牺牲生命,把一切献于革命,是为了寻找自由,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……要记住,共产党员是杀不绝的啊!”这是钟志申在狱中写下的遗书。
“不能在这里等,干革命就要干。”1928年,李耿侯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中光荣牺牲。
1933年5月,毛福轩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。他在留下的遗书中写道:“余为革命奋斗牺牲,对于己身毫不挂虑。”
据统计,革命战争年代,韶山先后有1598人为革命献身,有144位同志被正式认定为革命烈士。
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。1959年,毛泽东再次回到韶山,高度赞扬了韶山人民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。而这种大无畏的精神,也一直引领着韶山人民开拓进取,无私奉献。
新的使命
今年76岁的毛雨时,曾先后任韶山村村委会主任、韶山村党总支书记。1959年,毛泽东重回韶山时,毛雨时作为学生代表受到了接见。时隔62年,毛雨时仍然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。
毛雨时回忆,“当学校少先队大队长蒋含宇准备给主席系红领巾的时候,主席用浓浓的韶山话问他‘那这是送给我的吗?’”得到肯定的回答后,主席开心地说,“那我就带到北京去了,我又是少先队员了,又年轻了”。主席的这句话引得大家开怀大笑。
2011年3月,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亲临中共韶山村党总支,调研基层党组织争先创优工作。
毛雨时回忆,“我作完汇报后,习主席交代我们‘一定要把毛主席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。让韶山人民过上幸福、安康、富裕的生活。’”
10年来,韶山村党总支始终牢记殷殷嘱托,坚持党建引领,真抓实干、奋勇争先,开创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新局面。
依托毛泽东同志故居、纪念馆、烈士陵园、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等,韶山村不断推动红色旅游、文化创意、红色研学、教育培训以及现代农业等业态竞相发展。村民参与旅游业比例达到70%,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000万元。
道路宽、环境好、庭院美、人民富,韶山冲人秉承着先烈们的奋斗精神,正在奋力完成着新时代的使命。
“历史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,我们惟有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,方能告慰先烈在天之灵。”韶山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毛春山的话铿锵有力。
责编:李林俊
来源:法制周报